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由其博士學位論文修改而來,是從知識產權法的角度對盲從模仿行為作出的、兼具理論性和實務性的研究與探索。盲從模仿現象自19世紀末起存在於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之中,到了20世紀末開始受到更多關注,在彼時已有一些學者對盲從模仿行為作出理論分析,部分發達國家還構建了相關的規制路徑,但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對盲從模仿行為的法學研究仍然建樹不多。而自21世紀前後開始,越來越多的國家注意到盲從模仿現象對本國自主創新和市場競爭造成的影響,我國學術界與實務界也開始關注這一領域,但截至目前,對這一領域的探討仍不多見。作者以專著的形式對這一領域進行了細緻的挖掘,透過法哲學與法經濟學的視角作深入思考,妥善地運用歷史分析、比較分析和法經濟學分析等法學分析工具,客觀而科學地評價盲從模仿現象對一國經濟發展的作用與影響,對盲從模仿行為是否應受法律規制的問題作了深入剖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規制路徑。總體而言,本書的分析方法運用得當,研究思路富有創新性,所得結論具備說服力,文字表達水平兼具邏輯性與可讀性,作為一項法學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作者簡介
廖斯,法學博士。廣東省深圳市人,祖籍廣東龍門,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澳門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研究員。碩博期間師從吳漢東教授,長期從事知識產權法律實務與學術研究工作,先後就職于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北京中銀(深圳)律師事務所、廣東廣和律師事務所、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部。于《電子知識產權》《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學術期刊或網路平台上發表論文十數篇,並參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特色知識產權理論體系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知識產權法、競爭法。目錄
第一章 溯源論:「模仿—創新」路徑下的盲從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