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將性別史、法律史和社會史等不同研究進路熔為一爐,通過深入研究清代對「性」(sexuality)所做的規制,探討那些被國家作為犯罪加以懲罰的性行為所置身其中的社會背景,認為18世紀是中國在與性相關的諸多問題上發生了深刻變化的時代。在這一歷史時期,國家用來對「性」加以規制的基本組織原則,發生了從強調身份地位到突出社會性別的轉變。按照之前的基本組織原則,在法律身份上存在差別的不同群體的成員,長期以來被要求遵守與其身份相應的不同家庭道德標準和性道德標準。而此時取而代之的新的基本組織原則,則規定了性道德和刑事責任在適用方面的統一標準。這些統一的標準跨越了各種身份界限,要求所有人皆遵守由婚姻所界定的那些社會性別角色。 上述在對「性」的規制方面發生的轉變,在官方對有關通姦、強姦、寡婦貞節、賣娼等方面指控的處置上得到了具體體現,並展示了當時國家為應對社會結構和人口狀況方面正在發生的諸多令人不安的變化所做出的努力。為了適應正在變得更具流動性的社會結構,國家拋棄了法律上某些不合時宜的舊有身份類別,強制落實嚴格的社會性別角色,以支持小農家庭對抗由單身無賴漢們構成的底層男性階層。這些被統稱為「光棍」的底層男性,生活在家庭制度之外,且其總人數當時正在日益壯大。他們被妖魔化為性侵犯者,被視為對正經人家中的守貞妻女及年少子弟構成了威脅,於是國家出台了大量新的法律規定,對他們加以震懾。 除了展示那些與「性」有關的官方立法和司法審判,本書還講述了那些被排除在公認的婚姻家庭模式之外的人們的故事。這些人藉助各種非正統的方式結合在一起,以滿足自身的一系列基本需求。那些非正統的方式,將性方面的結合與資源共享、擬制的血緣關係融匯在了一起。地方衙門和中央機構的司法檔案中所記錄的那些來自小農、僱工、乞丐等底層乃至邊緣化人群的供述,讓本書得以聚焦清代社會實踐裏面上述這一以往很少為人們所注意的維度。作者簡介
謝美裕,斯坦福大學歷史學博士,歷任斯坦福大學人文學概論講師與俄亥俄州立大學馬里恩校區歷史系助理教授。在教學與研究之餘,亦從事學術作品的中英文翻譯及校譯編輯,為中、英語學術圈之交流貢獻己力。目錄
第一章 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