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文集,也是德勒茲生命最後歷程的生成與遊牧。在《<荒島>及其他文本:文本與訪談(1953—1974)》之後,德勒茲通過自己的文字,展現了內在性如何生成,如何在從《兩種瘋狂體制》到《內在性:一個生命》的歷程中,讓思的無器官的身體熠熠生輝。在這本書中,不僅有「反俄狄浦斯」和「千高原」的迭奏,也有「大腦即屏幕」的反思;從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到布列茲的音樂,再到戈達爾的電影,德勒茲最後用自己的文字向摯友加塔利告別。德勒茲是一個不斷逃逸、不斷解域化、不斷在塊莖的遊牧中生成的少數派行者,他用自己的生命的宣言告訴我們:另一個內在性的生命是可能的作者簡介
吉爾·德勒茲(1925—1995),當代法國最重要的哲學家、思想理論家之一。自1960年代起的其一系列哲學著作,對後世的哲學、文學、政治、精神分析、電影和美學等研究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研究範圍擴及文學理論、后結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 德勒茲從研究哲學史上的哲學家入手,探討其哲學,並由此創造出自己的哲學概念。其主要著作有:《尼采與哲學》《差異與重複》《意義的邏輯》《尼采》《福柯》《柏格森主義》等。與精神分析學家瓜塔里(Felix Guattari)合著有:《反俄狄浦斯——資本主義與精神分析》《千高原——資本主義與精神分析之二》《什麼是哲學》等。目錄
一、兩種瘋狂體制目錄
(1975--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