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數以萬計的墓志銘,或雲喪葬傳記,從帝制時代留存至今。它們被刻在石頭上、安放在墓穴中,表達生者對逝者的思念。墓志銘的內容一般集中在墓主的生平事迹和模範言行上,因涵蓋了詳細的人品操行、家庭生活、地方世態及社會文化風俗,它們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墓主所生活時代的思想行為和日常生活。此外,還讓人們有機會瞥見那些在正史和地方志中少有記載的各色人物,包括女性、孩童,以及未能在政治上留下痕迹的男子。 本書選取了從漢代至清末近兩千年間的30篇墓志銘,並邀請知名學者撰寫導讀,以志文背後的話題,串聯起整個帝制時代的中國歷史。本書的讀者們可選擇以任何順序來閱讀這些墓誌,因為它們每一篇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當然,通讀全書並對各時期的墓誌作比較分析也會讓我們受益匪淺。此外,還可選擇一個群體(如女性、將士)來進行深入的切磋探討。作者簡介
姚平,華東范大學歷史學士、復旦大學中國史碩士。1990年赴美留學,就讀於伊利諾大學,獲文化人類學碩士、歷史學博士。現為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終身教授,兼任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Tang Studies、Journal of Daoist Studies等英文期刊編委。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古時期婦女史、墓誌文獻,著有《唐代婦女的生命歷程》《唐代的社會與性別文化》,主編《當代西方漢學研究集粹(五卷本)》《中國的思想與文化》《在美國發現歷史》《開拓者:著名歷史學家訪談錄》等。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