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與人生 (中國臺灣)傅佩榮 978752072664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東方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52072664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2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國學與人生
ISBN:9787520726641
出版社:東方
著編譯者:(中國臺灣)傅佩榮
叢書名:傅佩榮作品集
頁數:27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05154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是學者傅佩榮的國學研究隨筆集。作者把人生問題置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視野中來考察,通過追溯先秦諸子的思想發端,回歸和闡明了中國文化源頭的許多重要觀念,重點闡述了儒道二家的核心思想,並挖掘和論述了其現代價值。視野開闊,思想睿智,邏輯嚴謹,盡顯國學魅力。 國學有益於人生,並不在於讓人見多識廣,而在於使人明白古人智慧的多彩多姿與全面涵蓋,進而學習一套完整而卓越的價值觀,可用以立身處世、安頓心靈,並且能夠在短暫的一生中以有限的力量去完成個人的使命。 書中的內容是作者個人基於文化理念的關懷,認為國人應有的國學常識,其主軸在於儒家與道家。傅佩榮教授在書中所要表達的正是以儒家為主軸的人生觀。這種人生觀直接訴諸先秦時期的儒家思想,並且符合我們現代人對理性解說的要求,同時保持開放心態,可以欣賞道家與佛教,以及所有出自真誠心意所建構而成的哲學與宗教。這種人生觀充滿自信但不排除異己,志向高遠但不忽略修行,與人為善但不隨俗從眾,自強不息且能厚德載物。

內容簡介

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是我們歷代祖先留下的寶貴資產,其中包括無數的器物、各類的制度與豐富的理念。而歷久彌新、塑造民族心靈的是理念。今日談國學,顯然側重於對理念的繼承與發展。不過,若想重振傳統理念的生機與活力,國學首先要面對三大挑戰:第一,如何跨越兩千多年帝王專制對儒家思想的鉗制與扭曲?第二,如何化解宋朝以來儒家學者對佛教和道家的誤解與批判?第三,如何回應西方文化對理性思辨的要求? 若要探討國學對人生有何啟發,首先要做的是正本清源。作者撰寫本書的心意,是希望跨越兩千多年帝王專制政體對傳統理念的扭曲與壓制,回歸先秦時期的儒家與道家。克服三大挑戰,回歸國學原典。由學習而理解,在實踐中品味,知之好之樂之,再創文化新機。儒家提供處世原理,道家示範自處之道。修己安人,順人而不失己,善美合一,安頓身心。因此,本書毫無保留地推崇儒家與道家,而對其他學派盡量做到同情之理解,並客觀地對各家各派有所評論。

作者簡介

傅佩榮,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灣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傅教授積累四十余年在中西哲學方面的訓練,在教學、研究、寫作、演講、翻譯各方面皆有卓越成就。其學術論著貫通古今中西,結構嚴謹,創見迭出,是當代華人世界公認的一流國學研究專家。 傅教授是央視《百家講壇》、鳳凰衛視《國學天空》的嘉賓主持,被台灣《民生報》評選為大學最熱門教授,並獲台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頒發的教學特優獎、台灣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其作品曾獲台灣中正文化獎、最高文藝獎。 傅教授著作甚豐,出版《哲學與人生》《易經與人生》《推開哲學的門》《心靈的旅程》等圖書逾百種。

目錄

序 承先啟後的智慧
引論 文化·國學·人生
01 《易經》乃群經之首,學會可以終身受用
02 《易經》的象數:養成達觀心態看待自身處境
03 《易經》的義理:觀天道以立人道
04 洪範 ·九疇:統治者或管理者的大法則
05 《尚書》:了解國家興亡的道理
06 《詩經》使人溫柔敦厚
07 《詩經》中有人類最恆久的情感
08 禮儀之本在於真誠的心意
09 大同與小康:政治家該有的社會關懷與理想
10 樂教:感通人心,人文化成
11 《山海經》:中華文明的「在起初」
12 天人之際:現代人該如何面對「天」?
13 孔子(一):人人皆可超凡入聖
14 孔子(二):成功沒有捷徑
15 孔子(三):修養是快樂的保證與保障
16 孔子(四):擁有兼顧身心靈的宗教情操才是完整的人生
17 孟子(一):人生需要修養
18 孟子(二):人生關鍵在於擇善固執和止於至善
19 孟子(三):善心與法度配合,才談得上「仁政」
20 孟子(四):快樂的秘訣
21 《大學》:修身乃人生之本
22 《中庸》: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23 老子(一):天下大亂的處方
24 老子(二):成為你自己的聖人
25 老子(三):道法自然,使人因悟道而無所執著
26 老子(四):上善若水,柔弱勝剛強
27 莊子(一):修行要兼顧身心
28 莊子(二):有用與無用之間
29 莊子(三):看清「死亡」這回事
30 莊子(四):天人合一與悟道契機
31 墨子:全面而平等地愛護眾人
32 荀子(一):人性向善或人性本惡
33 荀子(二):「二千年之學,荀學也」
34 韓非的法家:最大的盲點在於遷就現實的君主
35 三綱五常:並非儒家思想
36 道教:依託于古代的民間信仰
37 佛教:不再輪迴的涅槃境界
38 中國佛學的特色
39 朱熹塑造的儒家,才是近代「反孔批孔」的對象
40 王陽明的修行心得
結論:國學面對三大挑戰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