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6*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型電力系統規劃與運行 ISBN:9787519888718 出版社:中國電力 著編譯者:劉澤洪 頁數:39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645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6章。第1章介紹電力系統的起源和發展歷程,分析傳統電力系統向新型電力系統轉型的發展趨勢。第2章研究了應對氣候變化、實現「雙碳」目標和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辯證關係,分析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新型電力系統的內涵特徵、發展趨勢以及面臨的挑戰。第3章結合我國電能替代和清潔替代的現狀和潛力,研究電源、電網、負荷的轉型路徑,展望未來我國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總體格局。第4至6章分別結合電力系統規劃構建、運行控制、模擬分析的總體工作流程,分析演變趨勢、研究應對措施、提出關鍵技術需求。作者簡介 劉澤洪,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駐會副主席,原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長期致力於超/特高壓輸電技術研究、設備研發,主持建設數十項超/特高壓輸電工程。獲第十四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4項;獲授權發明專利13項,牽頭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8項,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著作10餘部。目錄 前言1 電力系統的起源與發展 1 1 電力系統起源 1 1 1 電磁基礎理論 1 1 2 初期的直流電系統 1 1 3 交流電系統的建立 1 1 4 電力電子技術的應用 1 2 電力系統發展 1 2 1 系統規模不斷增長 1 2 2 輸電距離不斷增加 1 2 3 從點對點到廣泛互聯 1 3 新型電力系統萌芽 1 3 1 新能源發電的出現 1 3 2 柔性直流輸電技術 1 3 3 用電需求的多樣化 1 3 4 需求側管理與負荷控制 1 4 小結 2 新型電力系統的提出 2 1 發展背景 2 1 1 氣候變化與碳中和 2 1 2 「雙碳」目標與新型電力系統 2 2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必要性 2 2 1 保障能源安全 2 2 2 推動實現「雙碳」目標 2 2 3 實現能源高質量發展 2 3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可行性 2 3 1 資源可行性 2 3 2 技術可行性 2 4 新型電力系統的內涵與特徵 2 4 1 核心內涵 2 4 2 主要特徵 2 4 3 構建思路 2 5 發展趨勢與挑戰 2 5 1 「變」與「不變」 2 5 2 發展趨勢 2 5 3 面臨的挑戰 2 6 小結 3 中國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路徑 3 1 經濟社會發展趨勢 3 1 1 經濟發展 3 1 2 產業發展 3 1 3 人口發展 3 1 4 城鎮化發展 3 2 新型電氣化及電力需求預測 3 2 1 新型電氣化潛力 3 2 2 全社會用電量預測 3 2 3 最大負荷及負荷特性 3 3 電源發展定位及路徑 3 3 1 傳統電源與新能源發展定位 3 3 2 電源發展情景及路徑方案 3 4 電網發展與互聯趨勢 3 4 1 電力流向及規模 3 4 2 電網總體格局 3 4 3 送端電網形態 3 4 4 受端電網形態 3 5 智能化發展趨勢 3 6 小結 4 新型電力系統規劃構建 4 1 電力系統規劃的內涵現狀與趨勢 4 1 1 電力系統規劃現狀 4 1 2 新型電力系統規劃演變趨勢 4 2 新型電力系統規劃的目標 4 3 源網荷儲協同規劃方法 4 3 1 基本內涵 4 3 2 基本架構與規劃流程 4 3 3 模型框架與關鍵技術 4 4 全尺度電力電量平衡的分析流程 4 4 1 電力電量平衡分析新特點 4 4 2 新型電力系統電力電量平衡的原則 4 4 3 全尺度電力電量平衡分析流程 4 5 清潔能源開發規劃 4 5 1 大型清潔能源基地規劃 4 5 2 分散式電源規劃 4 6 區域及跨區輸電網規劃 4 6 1 區域骨幹網架規劃 4 6 2 跨區輸電通道規劃 4 7 多能流協同綜合能源網路規劃 4 7 1 研究現狀 4 7 2 多能網路與耦合設備 4 7 3 多能網路協同規劃 4 8 規劃方案的綜合評價 4 8 1 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4 8 2 評價體系與關鍵指標 4 9 小結 5 新型電力系統運行控制 5 1 電力系統運行的內涵、現狀與趨勢 5 1 1 電力系統運行的內涵 5 1 2 運行控制的現狀與趨勢 5 2 新型電力系統運行控制的特徵挑戰與措施 5 2 1 運行方式預安排 5 2 2 實時控制 5 3 調度計劃與運行方式安排 5 3 1 全時空廣域新能源功率預測 5 3 2 新型負荷預測及調節控制 5 3 3 多時間尺度發電調度計劃優化方法 5 3 4 電網斷面穩定控制極限分析技術 5 4 有功與無功控制 5 4 1 有功控制系統 5 4 2 無功控制系統 5 5 安全穩定控制 5 5 1 電力系統穩定問題演化 5 5 2 寬頻振蕩問題 5 5 3 新能源機組的故障穿越 5 5 4 在線安全分析及決策 5 6 小結 6 新型電力系統彷模擬分析 6 1 模擬分析體系 6 1 1 現狀與挑戰 6 1 2 新型電力系統模擬體系發展趨勢 6 1 3 重點任務 6 2 電力電量平衡分析技術 6 2 1 事件下的安全可行域 6 2 2 概率化電力電量平衡及優化分析技術 6 3 潮流分析技術 6 3 1 數據驅動的新型電力系統典型運行方式提取 6 3 2 概率潮流分析技術 6 4 穩定分析技術 6 4 1 新能源場站暫態模型 6 4 2 負荷暫態聚合等值建模技術 6 4 3 機電-電磁暫態混合模擬技術 6 4 4 大規模電網全電磁暫態模擬技術 6 4 5 典型算例 6 5 小結 附錄A 名詞解釋 附錄B 水風光基地協同規劃數學模型 B 1 目標函數 B 2 約束條件 B 3 算例 附錄C 分散式電源規劃模型 C 1 上層模型 C 2 下層模型 C 3 算例分析 附錄D區域及跨區輸電網規劃模型 D 1 交直流混聯網源協同規劃模型 D 2 跨區輸電通道新?容量規劃模型 附錄E 多能流協同容量優化配置與網路擴展規劃模型 E 1 多能流協同容量優化配置模型 E 2 多能流協同網路擴展規劃模型 附錄F 規劃方案綜合評價方法 F 1 主觀賦權評價法 F 2 客觀賦權評價法 F 3 綜合賦權評價法 F 4 算例分析 附錄G 基於高斯混合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