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本論-通向一種元理論 士爾 978710024244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NT$1,704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界本論-通向一種元理論
ISBN:9787100242448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士爾
頁數:73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8505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從界的第一範疇出發,發掘整理界對世界的根基原理意義和基準工具價值,以東方與西方融通、哲學與文學共構的界論推演,建構一個通向知識元理論的思想路徑,以中國式自主知識體系和話語方式回應世界和知識發展的新要求。「界」在東西方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語義,包括界分、界限、邊界、界域、差異、界定、義界、界面、界隔、接界等等,本書是一部集中討論界的理論專著,首次提出了系統性的界論學說,包括界本宇宙論、存在論、結構論、過程論、價值論、目的論以及界本知識論等內容。

內容簡介

沒有界的界分,世上就只有混沌;沒有界的義界,一切認知都無從建立——在有與無、陰與陽、動與靜、一與多、同與異、質與量、善與惡等基本範疇之前,界是真正居先的元範疇。 界本論從界的第一範疇出發,以東方與西方的思想融通、哲學與文學的知識共構,發掘界論的根基原理和基準工具意義,建構通向知識元理論的思想路徑,以中國式知識體系、世界化知識話語,對宇宙、存在、結構、過程、價值、目的等本體與知識論的基本問題作出新詮釋,回應世界變革的新問題,展示文明演化新路向。

目錄

引言 開端與本原:一個根本之問
1 混沌:關於前世界的原始性假定
2 開端:從差異與秩序的生成開始
3 本原:有形、無形還是其他
第一章 界與界本論
第一節 界的本義
第二節 東西方思想與界
1 儒釋道與界
2 希臘哲學與界
3 希伯來-基督教與界
第三節 世界與意義的開啟
1 界:範疇中的範疇
2 以界為本:從工具到原理
第二章 宇宙論:元根律
第一節 宇宙論問題
1 關於宇宙的假說
2 論證的努力
第二節 界本宇宙論
1 尋求綜合世界觀
2 從秩序開端處出發
第三節 元者啟始
1 中國的一源論
2 希臘的本原論
3 希伯來一神教的世界創造
4 創世起源的秩序原點
第四節 根者分枝
1 一與多
2 多的含義
第五節 元根合一而分
1 多分動變統一于整體
2 創世中的命名敘事
第三章 存在論:界本律
第一節 從本原到存在
1 本原的歧解
2 存在的出場
第二節 界本存在論
1 存在三要素:是、有、在
2 從存在的源頭出發
第三節 界者為分
1 世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
2 存在的本質是界分差異
3 界述說著「是」
第四節 本者為基
1 界的生「有」機制
2 「有」的層級演化與復多
第五節 界本有分而恆
1 界態是存在的根本性態
2 界態機理與思
3 界的生機存在論
第四章 結構論:對成律
第一節 世界結構觀
1 世界結構的元素論與模型論
2 對結構的理論演化
第二節 界本結構論
1 結構的本質:界分差異的存在關聯
2 結構讓存在活起來
第三節 對者為反
1 二成萬物成式
2 一體雙性的結構基原
第四節 成者兩合
1 對反共制原則
2 對輔遞變原則
第五節 對成反合而構
1 結構疊變與差異共同體
2 結構的生成機理
第五章 過程論:化異律
第一節 世界過程論
1 古典思想中的動變與過程
2 過程的本質
第二節 界本過程論
1 過程與時間
2 過程與創造
第三節 化者生新
1 過程的動因:界分聯合
2 過程系統的基本秩序
第四節 異者為常
1 過程的異變與偶然
2 過程的無常與恆常
第五節 化異常新有恆
1 過程的邏輯起點:元啟界分
2 過程的程序機制:對反疊變
3 過程的整體形制:偏斜螺旋
第六節 有機過程與德化過程
1 過程是有機過程
2 德化作為過程
第六章 價值論:優選律
第一節 萬物皆有價值
1 價值的不同價值觀
2 對人類中心主義的突破
第二節 界本價值論
1 價值的本質
2 價值的邏輯秩序
第三節 優者比劣
1 價值演進的內在取向
2 趨利避害原則
3 價值的級序進化
第四節 選者競存
1 價值的界域原則
2 價值界樞與價值引力
第五節 優選順道合度
1 價值的配置規則
2 價值演進的整體秩序
3 價值差與動態平衡
第六節 價值世界的人文構建
1 從自然價值到人文價值
2 價值的政治學構建:亞里士多德的邏輯轉換
第七節 價值是生機複合體
1 藝術審美價值問題
2 文學:語言元媒介與任意摹仿
3 文學的價值機制
4 價值共同體的排序原則
第七章 目的論:合正律
第一節 目的論的提出
1 蘇格拉底:善的目的論
2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走向綜合
第二節 目的論思想的糾纏與分化
1 神學傳統的目的論
2 科學與理性的目的論
3 目的論及工具性的質疑
4 東方的目的論思域
第三節 界本目的論
1 目的論的困擾
2 界本目的論的基本原則
第四節 合者異和
1 差異共和與目的共同體
2 自然目的系統與人事目的系統
3 超自然的目的秩序
4 差異共和的級序原則與制放原則
5 差異共和:從異和到異合
第五節 正者適中
1 生成性與中和正度
2 動態對稱與偶然性、隨機性
3 世代的調節:傳遞與創生
第六節 合正復歸其根
1 合正與歸根
2 善與一的目的論統一
3 目的秩序的終極方向與界的原則
4 界變轉換與人類進階:終人的到來
5 六先論道與六合正一
6 界本目的論小結
第八章 界本論的意義
第一節 界本整一論
1 六律整一
2 天人整一
3 知識整一
第二節 根基原理之學
1 東西方思想的知識匯通
2 界本原理:世界的根基原理
第三節 基本認知之學
1 本根性元認知
2 界的四界:有界、無界、合界、變界
結語 通向存在知識的元理論
1 界是存在和知識的生命種子
2 界本元理論是思想,不是理論
3 東方智慧將承擔更多的螺旋負載
附錄 界:回歸本原的敘事——士爾談書論界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