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天氣是最可愛的 毛時安 978753218745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文藝
NT$496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9*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秋天的天氣是最可愛的
ISBN:9787532187454
出版社:上海文藝
著編譯者:毛時安
頁數:3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7904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多年來,毛時安老師一直活躍在上海文學和文藝的最前線,對上海、上海人、上海文化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他的文字激情盎然,色彩斑斕。既對上海城市風貌風格有著自己的繼承和發現,又對上海的文化事件和文化人物充滿獨家和深情的記憶,並帶有一定的史料價值。誠如他的已故好友趙長天所說:「他這個人,不太像評論家,更不太像官員。他有點像詩人,帶著一份和這年齡的文化人不相稱的熱情甚至可以說是天真」。這是一部文筆樸實優美,有著深情和激情,極具時代精神、上海特色、個人色彩的散文隨筆集。

內容簡介
該書是作者新的散文隨筆集,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寫的是關於家鄉上海的所情所景,故鄉是揮不去的眷戀,在文字中變成一本耐讀的書。第二部分是對個人生活的追憶,童年時光、親情友情娓娓道來,述說一路結伴而行的人和事。第三部分是作者對社會、文化事件的所思所感,體現了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廣度。第四部分彙集了作者為文學所寫的評論和感悟,通過作者的評述,讓讀者再次領略這些作品和作家的精彩瞬間。

作者簡介
毛時安,作家、文藝評論家。原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上海藝術研究所所長。著有《毛時安文集》(四卷)等,主編有《海上風藝術文叢》等。曾參与組織、策劃上海和全國的許多重大文學藝創作和活動。曾獲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一等獎(榜首)等國家和省市文藝獎項。

精彩書評
★毛時安能夠跳出就事論事的小格局,文章不僅寫得有點氣度,也很有靈氣,跟一般只會做文字功夫、總是繞不出來的人不一樣。
——徐中玉
★說到「信仰」,我們對文學、對學術、對撥亂反正的虔誠追求,何嘗不是「信仰」的操守和堅持呢?我們都是在各自崗位上默默履行自己的責任和實踐,雖然交往不頻繁,但肅肅赫赫,交通成和,彼此都有呼應。這種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幾十年,支撐我們走下去的,也無非是那個讓知識分子面對風雲而從容淡定的「信仰」。
——陳思和
★毛時安有點像個詩人,帶著一份和這個年齡的文化人不相稱的熱情甚至可以說是天真。在這個時代,很多年輕人都老成世故,熱情和天真成了稀有的品質,往深里想,實在有點可怕。我是希望多一點熱情和天真的,社會因此才會具有活力,才會充滿發展前進的動力。
——趙長天

目錄
輯一:我之所愛在腳下
思南路, 一本耐讀的書
一條路
為上海這座城市造房子的人——鄔達克來到上海一百年
在有風和無風的日子里
它是一粒種子
漫步在永不拓寬的六十四條街道
用生命大聲喊出有力量的思想——濮存昕執導上海戲劇學院西藏班畢業公演《哈姆雷特》
那千千萬萬的平常日子
艱難中書寫人心的高貴
我們站立的地方就是上海
聽到了鳥鳴
時間, 我們一起走過——為上海文藝出版社成立六十周年而作

輯二:人生何處不青山
金色的飄落
長子和男人的肩膀
爬樹記
夢出發的地方
兩張照片的回憶——我的少先隊生活
三代人的「六一」
懷念朱赫來的日子
高考1978
我的最後一課

輯三:說人話,抒人情
天籟
寶寶要自由創作
無拘無束地放飛——為宋慶齡幼兒園畫冊而作
後浪·巨浪·衝浪
我想讓「年」 飛一下
面對沉默——致上海書展讀者
粉牆黛瓦與高樓大廈——江南文化與海派文化淺說
新交規的思考
與其「大師」, 莫如新人
說明書說明什麼

輯四:風兒吹書讀哪頁
大數據時代的書香
像春天對待櫻桃樹般地對待你—— 《談戲》序
弄堂里格「日腳」 是哪能過格? —— 《弄堂舊趣錄》序
龍骨與血肉——讀計敏教授新著《雙生與互動的美學歷程:中國戲劇與電影的關係研究(1905—1949)》
鍾情的守望—— 《蘇州河, 黎明來敲門》序
灼燒過心靈的文字

代跋 外公, 我最喜歡的人

精彩書摘
一條路
景物是我們活動的空間, 是每一個時代的審美對象, 是回憶溫柔觸摸的時間。
這條路沿著黃浦江西岸華麗的S 形曲線, 由東向西, 全長5586 米。這條路沒有南京路的繁華、淮海路的華麗、武康路的高雅, 它只有帶著袖套,穿著一身油膩粗糲的背帶褲的五大三粗。這條路一百五十歲的光華, 堪稱中國近代工業的一卷波瀾壯闊的史詩, 是中國產業工人的搖籃, 孕育、承載了中國工業的光榮、夢想和頑強不屈的強國情懷。路南, 四十多家國營大廠像旗艦昂首挺立, 紡織、發電、煤氣、飲水、化工、造船鱗次櫛比的三百家大大小小的工廠, 像生火待發的艦隊, 從東向西列隊, 把偉岸的身影投射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曾經亞洲最高的105 米的上海發電廠煙囪像一把高高的火炬燃燒、照亮著夜空, 點亮了外灘流光溢彩的虹霓和夜上海的全部璀璨華燈。走進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水廠上海自來水廠, 彷彿走進夢幻和童話中的英國古城堡。哥特式的尖頂, 黑色清水磚牆, 鑲著紅磚的腰線。對面是非常有品味的上水公房, 住著我的學生。路快盡頭處, 是近萬人的大廠國棉十七廠, 白天黑夜穿梭在轟鳴的紡機長廊里, 養成了紡織女工大聲說話的習慣。20 世紀50 年代, 這個廠出了一個有名的全國勞模黃寶妹, 現在九十多歲了, 風采依舊, 前不久還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上世紀50 年代, 這條路無私地為新中國的工業化向全國各地輸送了數以萬計熟練的技術工人。那年頭, 工廠的常日班是四點半下班。每當下班時分,這條路上黑壓壓, 像潮水, 工人擁出廠門。路北, 是密如蛛網的街區弄堂,居住著世代與榔頭、銼刀、鑿子、機床、機器打交道的工人家族。弄堂里的主婦們戴著飯單, 圍著接水站嘩嘩的水聲, 淘米洗菜搓衣服, 生兒育女8 路無軌電車沿著這條路, 叮叮噹噹, 從大楊浦一路開到大上海。馬路南北沿街, 粗獷的大工業進行曲的碼頭號子和世俗的人間煙火市井喧囂,相映成趣。這條路有著大上海內在的血、淚、根脈、奮鬥和溫情, 還有消失在歲月中的紅色的記憶。路邊的秦皇島碼頭, 上世紀初, 二十二歲的周恩來、十六歲的鄧小平和蔡和森、向警予、聶榮臻六百五十多人分六批, 就在這裏啟航, 遠渡重洋, 赴法國勤工儉學, 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而夏衍筆下瘦骨嶙峋的包身工原型就來自路上第五毛紡廠的前身怡和紗廠。
這條路上住著我初中高中的同學, 還有我曾經一起學徒的師兄弟姐妹。上世紀70 年代我做學徒時, 每年大年初一清晨, 二十歲的我, 拎著一小竹簍蘋果, 就在先驅們登船的碼頭擺渡去浦東給師父拜年。童年少年, 我都是枕著這路上工廠機器的轟鳴聲入睡, 呼吸著一路的機油味道長大的。
世紀之交, 這條路在歷史急轉彎之際, 突然按下了暫停鍵。城市轉型,工業改造搬遷, 一路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關停並轉。紡織砸錠, 壯士扼腕。曾經的喧囂化為一片沉寂。一眼望去, 路北的民居之破舊自不待說, 最讓人感觸的是, 曾經像工業血管一樣沸騰的這條路, 坑坑窪窪七高八低, 滿是裂縫。那些大名鼎鼎的工廠冷冷清清, 人去樓空, 靜靜地站立在路的南邊, 待價而沽。目睹那些曾經為新舊中國書寫過如此輝煌的老工廠艱難轉型的堅韌和悲涼, 面對「夷為平地, 一直曬著太陽」 的國棉十二廠, 我似乎聽到從那些冷落斑駁的廠房裡傳來了我師兄弟姐妹青春的笑聲, 還有我的父輩, 撫摸著親人一樣朝夕相處的車床刨床銑床, 酣睡中念叨榔頭銼刀的夢囈。全世界老工業基地都經歷過這樣的艱難, 有的就此一蹶不振。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進入新時代, 這條路, 不甘沉淪, 重燃起了希望。十年中, 冷灰色的昔日工業銹帶華麗轉身, 成了市民們江邊漫步, 親近自然, 放飛自我的生活秀帶。2021年10月我來到這條路。我想親吻這塊我夢牽魂掛的土地。一路走來, 過往的歷史和時尚的風采迎面撲來。原來的上海煙草公司倉庫被改造成了網紅打卡地「綠之丘」, 一座現代的立體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丘下, 白色的蘆葦搖曳, 雜樹生花。中央大廳沒有封蓋, 中庭栽著一棵高大的朴樹, 白雲從頭頂的藍天悠悠飄過。沿著螺旋形的扶梯盤旋而上, 登上頂層挑空的環形平台, 浩浩蕩蕩的黃浦江水逶迤而去。對岸是浦東現代化的摩天樓群, 近岸是一座硃紅色的塔吊和綠之丘牆上混凝土的斑駁痕?。左手楊浦大橋, 右手南浦大橋, 像兩道凌空飄起的綢帶。江風獵獵, 十一歲的外孫和他四歲的妹妹, 像兩隻小鹿在沿江木板鋪設的棧橋上歡快地奔跑, 依稀傳來他們格格的笑聲。裝束千姿百態的少男少女們悠閑地漫步依偎。曾經的國棉十七廠成了國際時尚中心。奧地利珍得巧克力在這裏創立了全球第一家巧克力體驗工廠。娃娃們透過玻璃, 開始從一顆顆可可豆到一塊塊香濃巧克力的奇妙之旅。
人民的土地, 人民的空間, 理當人民分享。
春華秋實。「一條路, 落葉無跡/ 走過我/ 走過你」 這條路, 就是楊樹浦路。
2022 7 11

前言/序言
只是想和你說幾句話
《秋天的天氣是最可愛的》要和讀者見面了。我曾為這本書準備了幾個書名。那天編輯陳蔡來取書稿。電腦上, 一頁頁地瀏覽過去。在一篇懷念鄭超麟老人的短文前, 我們停下目光, 她指了指, 說: 「就這句, 秋天的天氣是最可愛的。」 就這樣勾起了我對秋的美好記憶: 每年秋天去華東療養院體檢, 駐立在太湖岸邊, 煙波浩渺, 心靜如秋水; 九寨溝五彩湖如夢幻般絢爛斑斕的秋色; 小區門口黃金城道, 秋天鋪滿街道或飛在空中的金黃銀杏葉片, 人們穿著節日的盛裝, 在樹下擺造型、拍照經過三年席捲全球, 吞噬了無數鮮活生命的新冠肺炎, 我們更明白活著的意義。只有愛, 才能戰勝恐懼, 才能贏得未來, 才能體會「秋天的天氣是最可愛的」 這句話本身有多麼可愛!
《秋天的天氣是最可愛的》有我們共同經歷的業已消逝的時代。是我人生列車駛過大地后留在我記憶里的一幅幅生命的風景, 就像秋天的風和冬天的積雪。是我耳朵里聽到的時代和上海的呼吸, 猶如黃浦江和蘇州河靜夜拍岸的濤聲。是我獻給上海的一首戀歌, 這一座生我養我的城市, 有一路相伴而行的我的親人、我的老師、我的朋友有我每天匆匆走過的步履, 留下的人生足跡和思考、情感的印記
魯迅先生說過: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 我覺得充實; 我將開口, 同時感到空虛。」 一個人胡思亂想的時候, 思想的火花像夜空中的煙火, 漫天飛舞, 絢爛無比。夜深人靜, 高樓窗口的燈光漸次熄滅, 有無數的往事洶湧而來, 不時有熟悉的人闖入我的夢境, 編造出匪夷所思的戲劇場景, 有幸福的快樂的, 也有憂傷的悲慟的, 在記憶的複寫板上傾瀉著斑駁、迷亂的色彩。
提起筆來, 四大皆空, 一片茫然。從1973 年發表第一篇文章, 五十年過去了。文字里留下了我的生命、我的時間。我是一個以文字為業的人, 儘管努力刻苦, 還是無法像一個高超的工匠那樣把文字的產品加工打磨到理想的完美之境。可見自己有多笨! 而且, 這是一件多麼令自己痛苦的事情! 我知道, 自己寫得不那麼才華橫溢靈光四射, 但我還是可以毫無愧色地說, 我也許膚淺, 但我真誠、真實, 絕無假話和謊言。我是一個想到什麼說什麼, 心直口快的人。我不喜歡巧偽人, 也不喜歡「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寫作, 就是老老實實地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真誠地交給讀者, 特別是交給年輕的讀者。很幸運, 經常有不相識的讀者朋友, 喜歡我的文字。一次朋友請我在凱賓斯基大酒店喝下午茶, 一個年輕的女服務生輕輕問我: 「你是毛老師嗎?」 看我點頭, 一會兒拿著我的《敲門者》微笑著讓我簽名。窗外, 挨著浩浩蕩蕩滾滾東流的黃浦江的, 是曾經的浦東公園, 拐角處曾經有過一棵我站立其下的大樹一次看戲, 在逸夫舞台工作的一個小夥子, 靦腆地拿出多少年積攢下厚厚一摞我寫的書, 向我走過來。戲忘了, 小夥子的臉卻記住了散文《金色的飄落》發表后不久, 居然先後被全國各地語文課採納為閱讀範文, 始料未及的是還成了一些地方的語文考試題, 時至今日; 《月亮之美》不但作為美文、範文被廣泛流播, 而且入選了《中華活頁文選(高二、高三年級) 》我太喜歡孩子了, 能為孩子們的閱讀、寫作提供一些素材, 是我最大的快樂。
一日, 好友陳思和教授讀到我外孫陳諾十歲時寫的作文《我的外公》,讚不絕口, 再三提議作為序文放在文集前。我也是再三思忖, 遂作為代跋放在書後, 也供讀者了解文字後生活中的「我」。我倒是特別推薦跋后附圖, 是他七歲半時畫的《成長樹》, 會喚起我們已被生活和時間麻木的心,瞬間回想起那麼遙遠的童年, 曾經有過無暇的樸素的詩的漣漪哦, 我們都曾這樣長大!
這是一本遲到的散文集。從二十多歲第一次踏進紹興路54 號, 我和上海文藝出版社開始了近五十多年的來往, 和出版社的幾代出版家同聲相求, 成了好朋友。2007 年《讓上帝發笑去》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時,時任總編郟宗培親自設計封面, 加印后, 他又一直催我把新書交給他出版。我慵懶無比。現在, 他遠去了, 我交卷了
夜色中總有一盞孤獨的燈, 屬於你, 屬於我, 屬於每一個想讓生活過得有點意思的人。
最後, 我要感謝對我的挑剔不厭其煩的敬業的責編陳蔡和美編鐘穎,感謝上海文藝出版社。感謝用鞭子一樣的語氣向我約稿催稿的編輯們, 我戲稱她和他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