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周淩峰,著
周淩峰,資深媒體人,文史專欄作者,長期從事傳統文化傳播工作,深度參與”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等大型活動策劃,作品見於《光明日報》、《中華讀書報》、《湖南日報》、《新民晚報》等。作為鳳凰網國學頻道專欄作家,撰寫的歷史類稿件閱讀量以百萬計。
目錄
1 引子:一個人承擔所有
2 林逋:清貧不等於躺平
3 柳永:人生止曉風殘月
4 范仲淹:莫道豪傑不相思
5 張先:柔情直到八十八
6 晏殊:最得意盛世繁華
7 宋祁:一句話寫盡春天
8 歐陽修:翰林風月三千首
9 王安石:吏部文章 二百年
10 蘇軾:人人都愛蘇東坡
11 晏幾道:孤獨是一種境界
12 黃庭堅:禪意常隨詩意來
13 秦觀:金風玉露人間無數
14 賀鑄:鍾情處總有風雨
15 周邦彥:好一個慘綠少年
16 趙佶:只可惜無限江山
17 李清照:怎敵他晚來風急
18 辛棄疾:贏得生前身後名
精彩書摘
引子:一個人承擔所有
一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
五代十國那會兒,天下亂糟糟的,君主多得像一份不太穩定的職業,幾十位皇帝、國王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其中大多數人,註定無法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們記住了李煜,南唐最後一位君主,史書上的稱謂是”江南國主”。
這個看上去文藝氣息十足的名號,其實別有深意。
五代時期,南唐雄踞人人豔羨的江淮福地,擁有海內首屈一指的大都市揚州,經貿發達,又盛產糧食、絲綢、茶、鹽之類的硬通貨,兵精糧足,足以和中原王朝一較高下。南唐王室儒雅風流,先主李昇和中主李璟(李煜的祖父和父親)都擅長詩文,他們的李唐王室血統可能出自虛構,但對文化的熱衷,確實不遜色於任何一位唐代皇帝。
中主李璟就是詞中高手,他留下來的詞作不多,”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足夠經典。
南唐君臣素養非凡,聊起天來自帶境界,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著稱的詞人馮延巳官至宰相,李璟還跟他開玩笑:
“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馮延巳也笑著回答:”哪能和陛下的‘小樓吹徹玉笙寒’相比。”
一問一答,戲而不謔。
後主李煜成長於這樣的氛圍裡,詩詞手到拈來,半點不奇怪。他早年的詞很傳統,帶著莫可名狀的惆悵:
“雲鬢亂,晚妝殘,帶恨眉兒遠岫攢。斜托香腮春筍嫩,為誰和淚倚闌幹。”
淡淡愁,溶溶恨,像極了青春。
二
可這畢竟是刀光劍影的五代。
後周世宗柴榮崛起中原之後,連續三年親征南唐,不僅拿下淮河沿岸的諸多重鎮,還攻佔了南唐的東都揚州,飲馬長江。李璟被迫取消皇帝稱號,向後周俯首稱臣,以換取喘息的機會。
戰事直接影響到了南唐內部的權力分配,李璟原定的繼承人是弟弟李景遂,在對後周的戰事中,李璟的長子李弘冀軍功在握、威望大增,皇太弟李景遂很知趣,乾脆辭去東宮之位,讓賢給侄子。
不成想,年輕的李弘冀不僅打仗厲害,對自家人同樣心狠手辣,他入主東宮不久,為了穩固地位,竟然派人毒殺了叔叔李景遂。面對如此狠毒的長兄,二十出頭的李煜不寒而慄,他主動韜光養晦,寄情禪理,自號”鐘山隱士”“蓮峰居士”,寫起了”山舍初成病乍輕,杖藜巾褐稱閒情”這類缺鹽少油的寡淡詩歌,只差沒把”人畜無害”四個字貼在額頭上了。
南唐國儲之爭因意外展開,同樣以意外收尾。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南唐遭遇的重大威脅暫時解除。接著,南唐太子李弘冀突然病逝,前一刻還在兄長陰影下瑟瑟發抖的李煜,轉眼間成了南唐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機會有時候也會留給沒做準備的人。李弘冀死後,李煜進入東宮參與國政,算是實習期的太子。
加速將李煜推上工作崗位的,是千里之外的一場變故。公元960年正月,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上演黃袍加身的把戲,建立宋朝。駐守揚州的後周大將李重進公然抗拒新朝,經驗豐富的趙匡胤迅速親征揚州,順便耀武揚威,李璟趕緊安排人渡江犒勞宋軍,還匆忙將國都遷往南昌,以避趙宋鋒芒。
遷都之前,李璟正式立李煜為太子,命其以監國身份留守金陵,自己帶著文武百官倉皇遠去。不知道李煜看著父親的背影作何感想,他大概不會想到,父親這一去就再也沒能回來,接下來的歲月裡,他將獨自一人,面對變幻無常的命運。
三
公元961年夏天,李璟薨逝,李煜即位國主。這一年李煜24歲,放在後世,正屬_xFFFF_職場新人的年紀。算下來,李煜只在監國崗位上見習過幾個月,加上此前在東宮的兩年,可能堪堪熟悉了軍國事務。
現實條件擺在這裡,李煜身為一國之君,騰挪輾轉的空間有限。在咄咄逼人的宋朝面前,李煜展示出了柔軟的身段,除了稱臣納貢、奉趙宋正朔之外,每逢宋使來訪,他都讓人拆去宮殿屋脊上象徵皇權的鴟吻,自己也脫下明黃色龍袍,換上大臣穿的紫袍接待使者。這些小心翼翼的細節,旨在不讓趙匡胤抓到小辮子。
處理政務同樣不是李煜的強項,他即位之後,可圈可點的地方不多,僅僅撤銷了各地的屯田使,讓耕種的佃戶們松了口氣。經歷幾年戰事,南唐國庫枯竭,江南銅產量有限,李煜給出的應對方案是推行鐵錢,稍稍緩解了貨幣流通的瓶頸。
這位年輕國主偶爾也有不成熟的舉動。一年冬天,他打完獵,興沖沖跑到大理寺審案子,從寬放走了不少囚犯。大臣韓熙載上疏說,皇帝不應該隨意干預司法,得從你私人金庫裡拿出三百萬錢來當罰款,李煜不僅不生氣,還表揚韓熙載批評得對。一個人的行為喜好自有其慣性。李煜在政務方面能力平平,武功更是談不上,只擅長文教,南唐年年開科取士,文才之士如韓熙載、殷崇義、徐鉉、徐鍇等俱登高位。如果將目光轉到詩書禮樂,南唐比同時期的宋朝高了不止一個檔次,君臣可以一齊上陣唱和詩篇,李煜給弟弟送行時這樣寫道:
“方今涼秋八月,鳴桹長川,愛君此行,高興可盡。況彼敬亭溪山,暢乎遐覽,正此時也。”
李白詩中”相望兩不厭,獨有敬亭山”的梗就悄悄埋在這篇文字裡,如此輕鬆真切、辭意俱佳的話,放在魏晉六朝的美文中也不遑多讓。
四
藝術這東西,適當投入是必要的,有時候還得浪費一點,不然很難出效果。李煜”洞曉音律,精別雅鄭”,身為君主,他擁有世間一流的專業演出團隊教坊司,皇后周氏同樣喜好音樂,夫妻合夥將失傳的《霓裳羽衣曲》復原了出來,還別出心裁,將慢騰騰的原作,改成了快節 奏的新曲子。
南唐宮廷是名副其實的藝術中心,李煜這一時期的詞作,字字寫珠璣,所描繪的都是常人想像中珠玉一般完美的世界: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歸時休罩燭花紅,待放馬蹄清夜月。
宮中的夜生活往往從白天持續到淩晨時分,春殿、笙簫、舞樂、錦繡、金珠、香花、醇酒、美人,窮奢極欲,藝術高於生活, 但不太可能高於李煜的生活。
唯一不完美的是生老病死。周後為李煜生了兩個兒子,孰料一隻貓碰翻了佛像前的大琉璃燈,琉璃燈砰然碎裂,將四歲的次子李仲宣驚嚇致死。周後感傷幼子,同樣一病不起,李煜”未銷心裡恨,又失掌中身”,這是貴為帝王也無力挽回的事。
還有一種說法,周後得知李煜看上了自己的親妹妹,因而一病不起,這個故事的真假已經無法確定,但李煜有一首《菩薩蠻》,極有可能寫於這一時期,個中滋味纖毫畢現: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朝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幾年之後,李煜一改選妃入宮的慣常做法,公開迎娶小周後。皇帝娶親,古今罕見,婚禮轟動了整個金陵城,甚至有人擠上屋頂觀看,墜瓦而死。
這樣不太合乎規矩的熱鬧只屬_xFFFF_李煜,只屬_xFFFF_南唐。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