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紀念馮至先生逝世30周年,收錄馮至先生沉思往事、懷師憶友、文藝因緣、創作感懷等文字。 記楊晦、梁遇春、郁達夫,徐詩荃、梁岱宗等故人故事,記錄與齊白石、永瀨義郎之間的文藝因緣。 江湖越大,越是不能相忘。馮至作品,感念那些人生中走過的路,遇到的人。 回到馮至精神創造的生命現場:20年代的北京、30年代德國的海德貝格、40年代的昆明三個他的心靈故鄉,探源馮至思想及作品的催動力。 收錄馮至先生創作於20世紀80年代的新詩三十二首,表達對於時代的愛和憎。內容簡介
《立斜陽集》收錄馮至寫於20世紀80年代的一些回憶性散文及新詩。主要記錄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30年代前半期德國的海德貝格、40年代前半期的昆明這三個作者「華年磨滅地」的城市和在那裡結識的良師益友——楊晦、梁遇春、郁達夫,徐詩荃、梁岱宗等,記錄昆明往事,記錄與齊白石、永瀨義郎及夫人永瀨照子之間的文藝因緣。「當時只道是尋常」,許多往事一經回想便意味無窮,於是沉思往事立「斜陽」。另收錄馮至先生創作於20世紀80年代的新詩數十首,表達對於時代的愛和憎。作者簡介
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今河北涿州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學。1923年入淺草社。1925年和同仁成立沉鍾社。1930年留學德國,先後就讀於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1935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36年起先後任教於同濟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圍文學研究所所長。馮至學貫中西,文化學術上頗多建樹。以濤集《昨日之歌》《北游》享譽一時,被魯迅譽為「中國最傑出的抒情詩人」。其《十四行集》在中國新詩寫作中開創新體,獨步文壇,影響深遠。《杜甫傳》《論歌德》在中國學術史上均具開創意義,他培養了一大批學有專攻的外國文學,尤其是德語文學研究和翻譯人才,對中國外國文學學科的發展和整體規劃有篳路藍縷之功。譯作有《哈爾茨山遊記》、《給一個青年詩人的十封信》、《海涅詩選》、《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審美教育書簡》(合譯)和《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合譯)等。其德詩漢澤成就尤高,清新俊朗、音籟天然、風骨獨標。目錄
上卷·散文